【新春走基層】感謝偉大的時代 蔬菜園撐起生活的希望
綠油油的蔬菜成排“站立”,片片嫩葉長勢喜人,走進延吉市朝陽川鎮仲坪村仲興一隊有機蔬菜園,成片的蔬菜讓人眼前一亮。老板娘朱大姐說,現在的人都追求綠色、健康,開了有機蔬菜園后,來這里采摘的人越來越多,蔬菜也供不應求,僅僅春節假期這幾天,就有一百多人前來采摘新鮮蔬菜。

蔬菜長勢喜人
“雖然都是蔬菜,但是種類都不同,各式各樣的蔬菜我種了十多種,都是純綠色有機蔬菜,沒有一點化肥,這個根部是紅色的,就是紅甜菜。”說起自己的蔬菜園,朱大姐打開了話匣子,2014年,朱大姐和愛人蓋了蔬菜大棚,種起了蔬菜。時至今日,朱大姐已經蓋了三個大棚,每天早上夫妻倆把現摘的蔬菜拿到早市上賣,還和飯店合作,定期為他們供應綠色有機蔬菜。
現如今,蔬菜采摘園的生意越來越紅火,市民自己采摘、給飯店供應、快遞發往外地……多種銷售模式為朱大姐的蔬菜采摘園打開了銷路,也讓朱大姐一家的日子逐漸好了起來。
而這些,放到四年前,都是朱大姐一家沒有想到過的。

朱大姐的有機蔬菜園
開蔬菜園前,朱大姐和愛人都是地地道道的農民,家里有十余畝地,過著春耕秋收面朝黃土背朝天的日子。就在2014年,朱大姐發現,大棚經濟逐漸“走紅”,草莓采摘園等水果采摘園越來越受歡迎,朱大姐想,延邊的包飯這么受歡迎,自己又有十多年的種菜經驗,為什么不能開一個蔬菜采摘園呢?
談起創業,朱大姐感慨頗深,她說,時代真是不同了,幾年前,自己絕對不敢創業,就怕沒銷路,賣不出去貨,辛辛苦苦掙的錢打了水漂,現在絕對不會了,不管網絡還是交通都這么方便,每天在微信上都有很多人咨詢購買,快遞一發自己也省事,顧客也滿意,特別便捷。“真是要感謝我們的新時代,我們普普通通的農民也能自主創業,過上好日子。”朱大姐有感而發。
和朱大姐走進生機勃勃的蔬菜大棚,一顆顆的碧綠蔬菜就是朱大姐一家生活的希望,也給她帶來無限動力,看到它們,朱大姐渾身就充滿了干勁,“人要與時俱進,我知道這條路我選對了,到來年春天,我還要蓋兩個大棚,擴大規模,也為了給家鄉的人帶去健康。”說到未來的打算,朱大姐侃侃而談,話語中充滿了對未來新生活的自信與向往。

蔬菜長勢喜人
“雖然都是蔬菜,但是種類都不同,各式各樣的蔬菜我種了十多種,都是純綠色有機蔬菜,沒有一點化肥,這個根部是紅色的,就是紅甜菜。”說起自己的蔬菜園,朱大姐打開了話匣子,2014年,朱大姐和愛人蓋了蔬菜大棚,種起了蔬菜。時至今日,朱大姐已經蓋了三個大棚,每天早上夫妻倆把現摘的蔬菜拿到早市上賣,還和飯店合作,定期為他們供應綠色有機蔬菜。
現如今,蔬菜采摘園的生意越來越紅火,市民自己采摘、給飯店供應、快遞發往外地……多種銷售模式為朱大姐的蔬菜采摘園打開了銷路,也讓朱大姐一家的日子逐漸好了起來。
而這些,放到四年前,都是朱大姐一家沒有想到過的。

朱大姐的有機蔬菜園
開蔬菜園前,朱大姐和愛人都是地地道道的農民,家里有十余畝地,過著春耕秋收面朝黃土背朝天的日子。就在2014年,朱大姐發現,大棚經濟逐漸“走紅”,草莓采摘園等水果采摘園越來越受歡迎,朱大姐想,延邊的包飯這么受歡迎,自己又有十多年的種菜經驗,為什么不能開一個蔬菜采摘園呢?
談起創業,朱大姐感慨頗深,她說,時代真是不同了,幾年前,自己絕對不敢創業,就怕沒銷路,賣不出去貨,辛辛苦苦掙的錢打了水漂,現在絕對不會了,不管網絡還是交通都這么方便,每天在微信上都有很多人咨詢購買,快遞一發自己也省事,顧客也滿意,特別便捷。“真是要感謝我們的新時代,我們普普通通的農民也能自主創業,過上好日子。”朱大姐有感而發。
和朱大姐走進生機勃勃的蔬菜大棚,一顆顆的碧綠蔬菜就是朱大姐一家生活的希望,也給她帶來無限動力,看到它們,朱大姐渾身就充滿了干勁,“人要與時俱進,我知道這條路我選對了,到來年春天,我還要蓋兩個大棚,擴大規模,也為了給家鄉的人帶去健康。”說到未來的打算,朱大姐侃侃而談,話語中充滿了對未來新生活的自信與向往。
【責編 王春榮 李軍廣】
微信 掃一掃 關注
《延吉新聞網》公眾號

延吉新聞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網注明“來源:延吉新聞網”的所有文字、圖片和視頻,版權均屬延吉新聞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已經被本網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時必須注明“來源:延吉新聞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凡本網摘錄或轉載的屬于第三方的信息將注明具體的來源,其目的在于向社會公眾傳遞、共享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也不構成任何其他建議。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站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信息來源,并自行承擔版權等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