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家解密】《天天向上》邊境上的寶藏吉林延邊篇
延吉新聞網9月17日訊(記者 韓丹)9月16日22時,湖南衛視《天天向上》——邊境上的寶藏吉林延邊篇首播。全程95分55秒的節目,以趣味性和文化性相結合的形式向全國觀眾展現了延邊朝鮮族特有風土人情、民俗文化,通過節目宣傳延邊、推進延邊旅游。

值得一提的是,據全國廣電總局權威數據分析,《天天向上》邊境上的寶藏第五站吉林延邊篇,獲得全國網收視排名第一的好成績。那么在延邊的邊境上,都有哪些寶藏,作為節目拍攝的協助單位,延吉新聞網記者帶您看一看。
寶藏一:跳板







跳板運動是一項歷史悠久的朝鮮族傳統體育運動,也是經國務院批準列入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的運動項目。跳板運動表現了朝鮮族人民熱愛生活,富于創造和活潑大方的民族氣質,是朝鮮族代表性的體育運動形式。
本次節目外景攝制表演的演員,是來自延吉市朝陽川鎮朝陽小學的師生。朝陽川鎮朝陽小學自1996年起,就將跳板、秋千等非物質文化遺產運動項目確定為學校體育特色項目,并針對學生的年齡特點制定相應的授課內容。學校先后在2013年的吉林省第六屆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運動會跳板自選動作、跳板腰部抽線、腿部抽線和跳板團體賽項目中各獲得第三名。在2017年延邊朝鮮族自治州第二十屆運動會上,秋千項目獲得單人高度銀牌、雙人高度銀牌、雙人觸鈴銅牌 、秋千團體金牌等優異成績,并多次在中國彩票杯大賽中獲得跳板項目全能第一名、跳板腳步抽線第一名、腰部抽線單人第一名等殊榮。
寶藏二:象帽






象帽舞作為農樂舞中的最高表現形式,其活潑優美的舞姿,反映了朝鮮族人民追求富足、安康的美好心愿,也是朝鮮族人民在長期的勞動和生活中創造出來的寶貴文化財富。2006年,經國務院批準列入第一批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如今,象帽舞成為一種綜合性民間藝術,被很好地傳承和發揚。
本次節目攝制,參演嘉賓是延吉市河南街道文化站站長韓相日。他在16歲時,正式開始學習象帽舞,同時也是象帽舞第四代傳承人。在韓相日的組織和號召下,河南街道成立“象帽舞隊”。經過近20年的發展和壯大,河南街道象帽舞培訓基地已經成為了由老、青、少三代人所組成隊伍。韓相日所培訓、指導過的象帽舞表演者也達到了近萬人。多年來,由韓相日培養出來的象帽舞表演者在央視的《非常6+1》《我要上春晚》《向幸福出發》及全國各大衛視節目、晚會中頻頻出鏡,技壓群芳,充分展現了延邊朝鮮族民俗民風的獨特魅力。
寶藏三:延邊大米





延邊大米堪稱歷史悠久,源遠流長,被稱為中國北方水稻生產的發源地,是中國北方(東北)大米之首。延邊大米品質優良,食味上佳,其粒形整齊、色澤瑩白、透明度強、軟硬適中、粘性適度,做出的米飯油潤可口。在延邊,無公害綠色有機標準化水稻栽培面積占全州水稻栽培總面積的70% 以上,大米品牌有 25個,2006年延邊大米被列入國家地理標志產品。
本期嘉賓劉煥斌是“吉林艾利特有機米業有限責任公司”創始人,他與妻子二人共同創立了有機大米公司,靠著他們夫妻二人堅持不懈 地努力,最終把延邊大米從默默無聞做到了獲得全國金獎大米的榮譽。劉煥斌造性地采取稻田養鴨、鴨稻共作的有機種植模式,利用鴨子在稻田的玩耍、覓食等活動,對稻田進行除草、除蟲、活水、中耕、追肥,追求那種近乎自然生長的種植模式,通過近五年的艱苦創業及研究探索,取得明顯的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及生態效益。
寶藏四:延邊黃牛肉




延邊黃牛是中國五大地方良種牛之一,具有優良的產肉性能,獨特的肉質風味,可與日本的和牛、韓國的韓牛相媲美。延邊黃牛肉細嫩鮮美,味道純正,得到越來越多消費者的認可。延邊州申報的“延黃牛”新品種(即利用延邊黃牛與利木贊牛雜交選育出的專門化肉牛品種),于2007年12月通過國家畜禽遺傳資源委員會審定,是真正具有自主知識產權、中華民族特色的中國肉牛品種。
本期嘉賓是鄭軍、吳秀蘭夫婦,夫妻二人是延邊牛犁餐飲管理有限公司創始人,公司是集延邊黃牛養殖、加工、餐飲一體化的企業?,F有燒烤店、牛湯館、牛肉及有機蔬菜專賣店、牛肉專柜等多個餐飲項目。
多年來,鄭軍堅持傳承傳統朝鮮族技法,發展和傳承朝鮮族民族餐飲,不斷提升品質與服務,建立并落實食品安全標準,服務標準,把最安全、最美味的食品送到百姓口中。
外景取景地:延吉市依蘭鎮春興朝鮮族古村落 ,距延吉市區18公里,由民族民俗風情參觀區、商業餐飲娛樂區、民俗黃土健康體驗區三大部分組成。



特約嘉賓金松月:金松月是延邊州非物質文化遺產朝鮮族傳統泡菜和朝鮮族傳統糕餅的傳承人,現任延邊傳統料理協會副會長。

1983年金松月進入餐飲行業工作,1994年她創辦了延吉友誼有限責任公司。公司不斷擴大經營規模,又成立了考世茂飯店和考世茂民俗山莊,她堅持走朝鮮族特色餐飲店,認真研究朝鮮族的生活飲食習慣,最終將3家飯店定位在朝鮮族民餐和中餐為主的綜合性餐飲場所,成為延邊朝鮮族民俗餐飲的代表店。2009年,考世茂民俗山莊代表吉林省參加了世博會,是吉林省惟一的參展餐飲企業。
多年來,金松月不斷地宣傳和傳播朝鮮族民俗食品技藝,通過參加各種活動,提高人們對朝鮮族食品的喜愛。
【責編 王春榮】


值得一提的是,據全國廣電總局權威數據分析,《天天向上》邊境上的寶藏第五站吉林延邊篇,獲得全國網收視排名第一的好成績。那么在延邊的邊境上,都有哪些寶藏,作為節目拍攝的協助單位,延吉新聞網記者帶您看一看。
寶藏一:跳板








跳板運動是一項歷史悠久的朝鮮族傳統體育運動,也是經國務院批準列入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的運動項目。跳板運動表現了朝鮮族人民熱愛生活,富于創造和活潑大方的民族氣質,是朝鮮族代表性的體育運動形式。
本次節目外景攝制表演的演員,是來自延吉市朝陽川鎮朝陽小學的師生。朝陽川鎮朝陽小學自1996年起,就將跳板、秋千等非物質文化遺產運動項目確定為學校體育特色項目,并針對學生的年齡特點制定相應的授課內容。學校先后在2013年的吉林省第六屆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運動會跳板自選動作、跳板腰部抽線、腿部抽線和跳板團體賽項目中各獲得第三名。在2017年延邊朝鮮族自治州第二十屆運動會上,秋千項目獲得單人高度銀牌、雙人高度銀牌、雙人觸鈴銅牌 、秋千團體金牌等優異成績,并多次在中國彩票杯大賽中獲得跳板項目全能第一名、跳板腳步抽線第一名、腰部抽線單人第一名等殊榮。
寶藏二:象帽







象帽舞作為農樂舞中的最高表現形式,其活潑優美的舞姿,反映了朝鮮族人民追求富足、安康的美好心愿,也是朝鮮族人民在長期的勞動和生活中創造出來的寶貴文化財富。2006年,經國務院批準列入第一批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如今,象帽舞成為一種綜合性民間藝術,被很好地傳承和發揚。
本次節目攝制,參演嘉賓是延吉市河南街道文化站站長韓相日。他在16歲時,正式開始學習象帽舞,同時也是象帽舞第四代傳承人。在韓相日的組織和號召下,河南街道成立“象帽舞隊”。經過近20年的發展和壯大,河南街道象帽舞培訓基地已經成為了由老、青、少三代人所組成隊伍。韓相日所培訓、指導過的象帽舞表演者也達到了近萬人。多年來,由韓相日培養出來的象帽舞表演者在央視的《非常6+1》《我要上春晚》《向幸福出發》及全國各大衛視節目、晚會中頻頻出鏡,技壓群芳,充分展現了延邊朝鮮族民俗民風的獨特魅力。
寶藏三:延邊大米






延邊大米堪稱歷史悠久,源遠流長,被稱為中國北方水稻生產的發源地,是中國北方(東北)大米之首。延邊大米品質優良,食味上佳,其粒形整齊、色澤瑩白、透明度強、軟硬適中、粘性適度,做出的米飯油潤可口。在延邊,無公害綠色有機標準化水稻栽培面積占全州水稻栽培總面積的70% 以上,大米品牌有 25個,2006年延邊大米被列入國家地理標志產品。
本期嘉賓劉煥斌是“吉林艾利特有機米業有限責任公司”創始人,他與妻子二人共同創立了有機大米公司,靠著他們夫妻二人堅持不懈 地努力,最終把延邊大米從默默無聞做到了獲得全國金獎大米的榮譽。劉煥斌造性地采取稻田養鴨、鴨稻共作的有機種植模式,利用鴨子在稻田的玩耍、覓食等活動,對稻田進行除草、除蟲、活水、中耕、追肥,追求那種近乎自然生長的種植模式,通過近五年的艱苦創業及研究探索,取得明顯的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及生態效益。
寶藏四:延邊黃牛肉





延邊黃牛是中國五大地方良種牛之一,具有優良的產肉性能,獨特的肉質風味,可與日本的和牛、韓國的韓牛相媲美。延邊黃牛肉細嫩鮮美,味道純正,得到越來越多消費者的認可。延邊州申報的“延黃牛”新品種(即利用延邊黃牛與利木贊牛雜交選育出的專門化肉牛品種),于2007年12月通過國家畜禽遺傳資源委員會審定,是真正具有自主知識產權、中華民族特色的中國肉牛品種。
本期嘉賓是鄭軍、吳秀蘭夫婦,夫妻二人是延邊牛犁餐飲管理有限公司創始人,公司是集延邊黃牛養殖、加工、餐飲一體化的企業?,F有燒烤店、牛湯館、牛肉及有機蔬菜專賣店、牛肉專柜等多個餐飲項目。
多年來,鄭軍堅持傳承傳統朝鮮族技法,發展和傳承朝鮮族民族餐飲,不斷提升品質與服務,建立并落實食品安全標準,服務標準,把最安全、最美味的食品送到百姓口中。
外景取景地:延吉市依蘭鎮春興朝鮮族古村落 ,距延吉市區18公里,由民族民俗風情參觀區、商業餐飲娛樂區、民俗黃土健康體驗區三大部分組成。




特約嘉賓金松月:金松月是延邊州非物質文化遺產朝鮮族傳統泡菜和朝鮮族傳統糕餅的傳承人,現任延邊傳統料理協會副會長。


1983年金松月進入餐飲行業工作,1994年她創辦了延吉友誼有限責任公司。公司不斷擴大經營規模,又成立了考世茂飯店和考世茂民俗山莊,她堅持走朝鮮族特色餐飲店,認真研究朝鮮族的生活飲食習慣,最終將3家飯店定位在朝鮮族民餐和中餐為主的綜合性餐飲場所,成為延邊朝鮮族民俗餐飲的代表店。2009年,考世茂民俗山莊代表吉林省參加了世博會,是吉林省惟一的參展餐飲企業。
多年來,金松月不斷地宣傳和傳播朝鮮族民俗食品技藝,通過參加各種活動,提高人們對朝鮮族食品的喜愛。
【責編 王春榮】
微信 掃一掃 關注
《延吉新聞網》公眾號

延吉新聞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網注明“來源:延吉新聞網”的所有文字、圖片和視頻,版權均屬延吉新聞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已經被本網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時必須注明“來源:延吉新聞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凡本網摘錄或轉載的屬于第三方的信息將注明具體的來源,其目的在于向社會公眾傳遞、共享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也不構成任何其他建議。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站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信息來源,并自行承擔版權等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