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靠“大樹”好致富
2020-06-22 標簽: 來源:延邊新聞網
6月11日,記者走進位于延吉市依蘭鎮平安村的延邊繽紛現代農業產業園,放眼望去,一座座大棚在陽光照耀下格外耀眼。大棚外,一輛輛裝載著各種花卉的大貨車進進出出。當地村民興奮地告訴記者:“如今有了產業園,在家門口就能賺到錢!”
“大家抓緊點,爭取10分鐘內把這車花卉裝完送走。”剛到產業園門口,就聽到說話聲,走進去一瞧,幾名工人正在產業園運營公司總經理孫企華的安排下,將一個個已包裝完畢的花苗搬至貨車上。“等一會兒搬完了,我請大家吃園里剛結出的小柿子,特甜!”孫企華說。

延邊繽紛現代農業產業園建于2017年4月,之所以選擇在平安村落地,孫企華坦言:“平安村毗鄰延吉市區,對發展果蔬及農業觀光旅游來說,是絕佳的選擇。”2017年10月,投資1000萬元的產業園一期工程建成并投入使用,棚內面積共1萬平方米,主要銷售綠化盆栽花卉、多肉植物等,當年銷售額便達到1000萬元。
嘗到甜頭的孫企華不斷擴大園區規模,他不僅種植花卉,還引進有機果蔬,建立了綠色生態采摘體驗區、高效農特產實驗推廣服務中心及四季家庭私人農場等功能區,并與省、州專業機構合作,推動產業園提質增效。目前,園區總占地面積6萬平方米,擁有溫室大棚26座,已成為集綠植花卉銷售、有機果蔬種植采摘、休閑體驗為一體的多功能農業產業園區。
“如今,平安村及附近村屯的不少村民都來園內務工。”孫企華告訴記者,2018年以來,園區開啟“村企聯營”模式,優先聘用平安村及周邊村屯村民,根據不同工種,務工人員每天工資可達120至180元不等,并針對有種植意向的農戶開展合約種植。孫企華說,他每年光支付務工人員工資就要60多萬元。
村民高斌和是受益者之一。今年60歲的他身體不好,前些年園區招工,他第一時間來到這里。“在家門口就能打工掙錢,而且也不累,一天最少能掙120元,特別滿足。”高斌和幸福地說:“產業園的建立,給我們增添了收入來源。”
前不久,一個好消息讓企業和平安村的村民們喜出望外。原來,由寧波市鄞州區援建的延吉市依蘭鎮平安村花卉苗圃建設扶貧項目正式落戶園區。“瞧,就在這片地上,準備建設6棟溫室大棚,總面積約4000平方米。到時候產業園規模將進一步擴大。”依蘭鎮副鎮長李在卿告訴記者,該項目總投資200萬元,項目產權歸平安村集體所有,主要用于盆栽花卉等種植。目前,項目已開工建設,計劃10月完工,建成后可惠及依蘭鎮299名貧困人口。
綠水青山間,產業園已成為“致富園”,依靠這棵“大樹”,村民們走上了致富路。
(記者 劉戰國)
“大家抓緊點,爭取10分鐘內把這車花卉裝完送走。”剛到產業園門口,就聽到說話聲,走進去一瞧,幾名工人正在產業園運營公司總經理孫企華的安排下,將一個個已包裝完畢的花苗搬至貨車上。“等一會兒搬完了,我請大家吃園里剛結出的小柿子,特甜!”孫企華說。


延邊繽紛現代農業產業園建于2017年4月,之所以選擇在平安村落地,孫企華坦言:“平安村毗鄰延吉市區,對發展果蔬及農業觀光旅游來說,是絕佳的選擇。”2017年10月,投資1000萬元的產業園一期工程建成并投入使用,棚內面積共1萬平方米,主要銷售綠化盆栽花卉、多肉植物等,當年銷售額便達到1000萬元。
嘗到甜頭的孫企華不斷擴大園區規模,他不僅種植花卉,還引進有機果蔬,建立了綠色生態采摘體驗區、高效農特產實驗推廣服務中心及四季家庭私人農場等功能區,并與省、州專業機構合作,推動產業園提質增效。目前,園區總占地面積6萬平方米,擁有溫室大棚26座,已成為集綠植花卉銷售、有機果蔬種植采摘、休閑體驗為一體的多功能農業產業園區。
“如今,平安村及附近村屯的不少村民都來園內務工。”孫企華告訴記者,2018年以來,園區開啟“村企聯營”模式,優先聘用平安村及周邊村屯村民,根據不同工種,務工人員每天工資可達120至180元不等,并針對有種植意向的農戶開展合約種植。孫企華說,他每年光支付務工人員工資就要60多萬元。
村民高斌和是受益者之一。今年60歲的他身體不好,前些年園區招工,他第一時間來到這里。“在家門口就能打工掙錢,而且也不累,一天最少能掙120元,特別滿足。”高斌和幸福地說:“產業園的建立,給我們增添了收入來源。”
前不久,一個好消息讓企業和平安村的村民們喜出望外。原來,由寧波市鄞州區援建的延吉市依蘭鎮平安村花卉苗圃建設扶貧項目正式落戶園區。“瞧,就在這片地上,準備建設6棟溫室大棚,總面積約4000平方米。到時候產業園規模將進一步擴大。”依蘭鎮副鎮長李在卿告訴記者,該項目總投資200萬元,項目產權歸平安村集體所有,主要用于盆栽花卉等種植。目前,項目已開工建設,計劃10月完工,建成后可惠及依蘭鎮299名貧困人口。
綠水青山間,產業園已成為“致富園”,依靠這棵“大樹”,村民們走上了致富路。
(記者 劉戰國)
【責編 王春榮】
微信 掃一掃 關注
《延吉新聞網》公眾號

延吉新聞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網注明“來源:延吉新聞網”的所有文字、圖片和視頻,版權均屬延吉新聞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已經被本網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時必須注明“來源:延吉新聞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凡本網摘錄或轉載的屬于第三方的信息將注明具體的來源,其目的在于向社會公眾傳遞、共享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也不構成任何其他建議。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站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信息來源,并自行承擔版權等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