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祭祀倡議書
2025-03-27 標簽: 來源:延吉新聞網
廣大市民朋友們:
春風送暖,又逢清明。作為中華民族慎終追遠、緬懷先烈、祭奠逝者的傳統節日,清明節承載著我們對先人的深深追思與無盡緬懷。為進一步弘揚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扎實推進文明城市常態化建設,積極樹立文明新風,穩步推進移風易俗,全力保障清明祭掃活動安全、有序、和諧進行,我們在此發出如下倡議:
一、踐行科學理念,創新祭祀形式
樹立科學意識,充分運用現代科技與文明方式開展祭掃活動。以科學、健康的方式,寄托對逝者的哀思。廣大黨員干部更要充分發揮先鋒模范作用,以身作則、率先垂范,帶頭推動殯葬改革,積極踐行文明辦喪、節儉治喪、生態安葬、綠色祭掃,主動宣傳殯葬改革政策,以實際行動引領社會風尚。
二、傳承文明內涵,弘揚孝親美德
“祭而豐不如養之厚”,孝道應體現在日常生活中對長輩的關愛與陪伴。我們要積極踐行生前敬孝、厚養禮葬,深情追憶先人的感人事跡和良好家訓。不妨以敬一杯酒、植一棵樹、講一段往事等健康時尚的方式懷念先輩,堅決告別焚燒紙錢、燃放鞭炮等祭掃陋習。讓清明祭祀成為傳承親情、弘揚優良家風家訓的重要契機,共同營造文明和諧的社會新風尚。
三、秉持綠色發展,守護生態家園
提倡鮮花祭祀、植樹綠化、踏青遙祭等生態環保的祭祀方式。嚴格遵守禁燃禁放和市容管理有關規定,不在城市街道、公共綠地、居民小區等公共場所焚燒紙錢、燃放鞭炮,不破壞自然生態環境,不影響他人正常生產生活。讓傳統節日回歸清靜與文明,讓我們的家園更加美麗宜居。
四、強化安全意識,確保有序祭掃
前往公墓、殯儀館等服務場所時,請合理規劃行程,倡導錯峰出行,盡量避開人流、車流高峰。自覺遵守祭掃場所公共秩序,嚴格遵守祭掃規定,服從工作人員安排,做到互相禮讓。嚴格遵守森林防火、消防安全有關規定,不攜帶易燃、易爆品等進入林區,切實嚴防火災發生,共同維護祭掃活動安全、順暢、有序進行。
市民朋友們,移風易俗、文明祭祀是社會發展進步的重要標志。讓我們積極行動起來,從自身做起,從點滴做起,爭做文明祭祀的示范者、革除陋習的先行者、移風易俗的推進者、安全有序的維護者,為文明城市常態化建設作出自己的一份貢獻。
春風送暖,又逢清明。作為中華民族慎終追遠、緬懷先烈、祭奠逝者的傳統節日,清明節承載著我們對先人的深深追思與無盡緬懷。為進一步弘揚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扎實推進文明城市常態化建設,積極樹立文明新風,穩步推進移風易俗,全力保障清明祭掃活動安全、有序、和諧進行,我們在此發出如下倡議:
一、踐行科學理念,創新祭祀形式
樹立科學意識,充分運用現代科技與文明方式開展祭掃活動。以科學、健康的方式,寄托對逝者的哀思。廣大黨員干部更要充分發揮先鋒模范作用,以身作則、率先垂范,帶頭推動殯葬改革,積極踐行文明辦喪、節儉治喪、生態安葬、綠色祭掃,主動宣傳殯葬改革政策,以實際行動引領社會風尚。
二、傳承文明內涵,弘揚孝親美德
“祭而豐不如養之厚”,孝道應體現在日常生活中對長輩的關愛與陪伴。我們要積極踐行生前敬孝、厚養禮葬,深情追憶先人的感人事跡和良好家訓。不妨以敬一杯酒、植一棵樹、講一段往事等健康時尚的方式懷念先輩,堅決告別焚燒紙錢、燃放鞭炮等祭掃陋習。讓清明祭祀成為傳承親情、弘揚優良家風家訓的重要契機,共同營造文明和諧的社會新風尚。
三、秉持綠色發展,守護生態家園
提倡鮮花祭祀、植樹綠化、踏青遙祭等生態環保的祭祀方式。嚴格遵守禁燃禁放和市容管理有關規定,不在城市街道、公共綠地、居民小區等公共場所焚燒紙錢、燃放鞭炮,不破壞自然生態環境,不影響他人正常生產生活。讓傳統節日回歸清靜與文明,讓我們的家園更加美麗宜居。
四、強化安全意識,確保有序祭掃
前往公墓、殯儀館等服務場所時,請合理規劃行程,倡導錯峰出行,盡量避開人流、車流高峰。自覺遵守祭掃場所公共秩序,嚴格遵守祭掃規定,服從工作人員安排,做到互相禮讓。嚴格遵守森林防火、消防安全有關規定,不攜帶易燃、易爆品等進入林區,切實嚴防火災發生,共同維護祭掃活動安全、順暢、有序進行。
市民朋友們,移風易俗、文明祭祀是社會發展進步的重要標志。讓我們積極行動起來,從自身做起,從點滴做起,爭做文明祭祀的示范者、革除陋習的先行者、移風易俗的推進者、安全有序的維護者,為文明城市常態化建設作出自己的一份貢獻。
延吉市精神文明建設辦公室 延吉市民政局
2025年3月25日
2025年3月25日
初審:王 棟
復審:李軍廣
終審:王春榮
復審:李軍廣
終審:王春榮
微信 掃一掃 關注
《延吉新聞網》公眾號

延吉新聞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網注明“來源:延吉新聞網”的所有文字、圖片和視頻,版權均屬延吉新聞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已經被本網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時必須注明“來源:延吉新聞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凡本網摘錄或轉載的屬于第三方的信息將注明具體的來源,其目的在于向社會公眾傳遞、共享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也不構成任何其他建議。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站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信息來源,并自行承擔版權等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