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后”小伙兒張潤澤成功捐贈造血干細胞
2025-03-28 標簽: 來源:延吉新聞網
3月26日,吉林省第191例(全國第19679例)、延邊州第15例、延吉市第4例造血干細胞捐獻者張潤澤在長春成功捐獻造血干細胞后,乘坐高鐵返回了延吉市,延邊州紅十字會、延吉市紅十字會在延吉西站為他送上了鮮花,感謝這位剛剛大學畢業的“00后”小伙兒,他不僅為患者帶來了生命的希望,也用自己的愛心善舉為社會傳遞了正能量。
為表支持 他剃了光頭
當日,記者在延吉西站見到了剛剛完成造血干細胞捐贈歸來的張潤澤,這位瘦高的年輕人狀態良好。談及此次捐獻經歷時,他表示,捐贈造血干細胞是一件非常有意義的事情,作為當代年輕人,去幫助有需要的人,是自己義不容辭的責任,而且此次捐贈過程,并不是傳統觀念中從骨髓中采集造血干細胞,而是從外周血中直接采集,過程和普通捐獻成分血相同。他也希望能有更多的人加入這個行列,為更多的患者帶去生命的希望。
采訪中,記者了解到,張潤澤原本留著頭發,但為了這次造血干細胞捐獻,他特意在3月20日剃成了光頭。談及這個決定,他解釋說,自己在網上看到許多白血病患者因治療需要而剃發。為了以實際行動鼓勵這些患者,并展現自己捐贈的決心,他選擇以剃光頭的方式表達支持。
吧不僅如此,張潤澤還給受捐者寫了一封信,信封里裝了幾粒他自己種的花結的種子,他說:“種子,代表著希望,希望未來能開出花,就像造血干細胞一樣,在受捐者身體里開出生命之花,幫助他盡早地恢復健康,平安快樂地生活下去。”
配型成功 他為捐贈增重
說起張潤澤第一次接觸捐獻造血干細胞,還是2021年參加朋友婚禮,聽聞新郎王唯軒曾在2020年捐獻造血干細胞,是延吉市第二例、延邊州第7例捐獻者。通過王唯軒的故事,他了解到造血干細胞捐獻可以挽救血液病患者的生命,想到電影《我不是藥神》的情節,那些患者遭受的痛苦,善良的他內心被深深觸動。
聆聽著新郎官對那段經歷的講述,張潤澤的腦海中浮現出這樣一幅畫面:遠方有一個生命,正因新郎官的善舉而重獲希望。這是一種何等偉大的愛,又需要何等無畏的勇氣,才能夠在面對素未謀面的生命時,毅然決然地伸出援手,去挽救那瀕于絕望的生命?通過這次經歷,張潤澤深刻地認識到,原來我們每個人都有成為他人希望之光的可能。他在心中暗自思忖:“那我是否也能夠如此呢?”而正是那次經歷之后,他想找機會加入這個隊伍。
2023年,還在讀大學的張潤澤加入了中華骨髓庫。入庫之后,他經常通過網絡了解關于造血干細胞捐獻的相關知識。2024年末,他接到了中華骨髓庫的電話,得知自己與一位患者配型成功時,便毫不猶豫地同意捐獻。
確定需要捐獻后,張潤澤擔心自己偏瘦會影響到捐獻的效果,于是立即著手調整飲食習慣以增加體重。張潤澤說:“我加入捐獻庫后,當年年末成功配型,但到最后并未選擇我捐獻。第二次確認之后,我想還是做好準備,以最好的狀態迎接這次捐獻,最初我的體重在118斤到120斤之間,而現在我已經成功增重至128斤。”
愛心之家 賦予他奉獻精神
此次張潤澤無償捐贈造血干細胞,得到了家人的全力支持,全家一同陪同他前往長春。
“作為父母,我們為孩子的決定感到無比自豪。在得知他配型成功后,我們第一時間查閱了資料,不同醫生的建議也不同,但最后長春的醫生說捐獻造血干細胞不會影響健康,只需注意補充水分和適當休息??紤]到兒子還年輕,身體恢復能力較強,我們更加堅定了支持他的決心。”張潤澤的父親表示,捐獻過程或許會有些許不適,但想到能挽救一個鮮活的生命,所有的付出都顯得微不足道。
張潤澤告訴記者,他作決定的時候,就知道父母一定會堅定地支持他,因為他們本就是充滿愛心、善良且極具正義感的人。他們作為法律相關從業者,對公益事業有著更為深刻的理解和認同。他還記得2008年汶川地震時,年僅6歲的他在父母的引導下第一次參與捐款,懵懂中播下了愛心的種子。小學時期,當學校為患白血病的同學發起募捐時,父親特意給他200元捐款。平時父母也會經常熱心公益事業。正因如此,張潤澤從小就深刻理解幫助他人的意義。未來,他將繼續在這條道路上堅定前行,影響并帶動更多人參與捐贈造血干細胞的公益事業。
來源:延邊晨報
初審:王棟
復審:李軍廣
終審:王春榮

為表支持 他剃了光頭
當日,記者在延吉西站見到了剛剛完成造血干細胞捐贈歸來的張潤澤,這位瘦高的年輕人狀態良好。談及此次捐獻經歷時,他表示,捐贈造血干細胞是一件非常有意義的事情,作為當代年輕人,去幫助有需要的人,是自己義不容辭的責任,而且此次捐贈過程,并不是傳統觀念中從骨髓中采集造血干細胞,而是從外周血中直接采集,過程和普通捐獻成分血相同。他也希望能有更多的人加入這個行列,為更多的患者帶去生命的希望。
采訪中,記者了解到,張潤澤原本留著頭發,但為了這次造血干細胞捐獻,他特意在3月20日剃成了光頭。談及這個決定,他解釋說,自己在網上看到許多白血病患者因治療需要而剃發。為了以實際行動鼓勵這些患者,并展現自己捐贈的決心,他選擇以剃光頭的方式表達支持。
吧不僅如此,張潤澤還給受捐者寫了一封信,信封里裝了幾粒他自己種的花結的種子,他說:“種子,代表著希望,希望未來能開出花,就像造血干細胞一樣,在受捐者身體里開出生命之花,幫助他盡早地恢復健康,平安快樂地生活下去。”
配型成功 他為捐贈增重
說起張潤澤第一次接觸捐獻造血干細胞,還是2021年參加朋友婚禮,聽聞新郎王唯軒曾在2020年捐獻造血干細胞,是延吉市第二例、延邊州第7例捐獻者。通過王唯軒的故事,他了解到造血干細胞捐獻可以挽救血液病患者的生命,想到電影《我不是藥神》的情節,那些患者遭受的痛苦,善良的他內心被深深觸動。
聆聽著新郎官對那段經歷的講述,張潤澤的腦海中浮現出這樣一幅畫面:遠方有一個生命,正因新郎官的善舉而重獲希望。這是一種何等偉大的愛,又需要何等無畏的勇氣,才能夠在面對素未謀面的生命時,毅然決然地伸出援手,去挽救那瀕于絕望的生命?通過這次經歷,張潤澤深刻地認識到,原來我們每個人都有成為他人希望之光的可能。他在心中暗自思忖:“那我是否也能夠如此呢?”而正是那次經歷之后,他想找機會加入這個隊伍。
2023年,還在讀大學的張潤澤加入了中華骨髓庫。入庫之后,他經常通過網絡了解關于造血干細胞捐獻的相關知識。2024年末,他接到了中華骨髓庫的電話,得知自己與一位患者配型成功時,便毫不猶豫地同意捐獻。
確定需要捐獻后,張潤澤擔心自己偏瘦會影響到捐獻的效果,于是立即著手調整飲食習慣以增加體重。張潤澤說:“我加入捐獻庫后,當年年末成功配型,但到最后并未選擇我捐獻。第二次確認之后,我想還是做好準備,以最好的狀態迎接這次捐獻,最初我的體重在118斤到120斤之間,而現在我已經成功增重至128斤。”
愛心之家 賦予他奉獻精神
此次張潤澤無償捐贈造血干細胞,得到了家人的全力支持,全家一同陪同他前往長春。
“作為父母,我們為孩子的決定感到無比自豪。在得知他配型成功后,我們第一時間查閱了資料,不同醫生的建議也不同,但最后長春的醫生說捐獻造血干細胞不會影響健康,只需注意補充水分和適當休息??紤]到兒子還年輕,身體恢復能力較強,我們更加堅定了支持他的決心。”張潤澤的父親表示,捐獻過程或許會有些許不適,但想到能挽救一個鮮活的生命,所有的付出都顯得微不足道。
張潤澤告訴記者,他作決定的時候,就知道父母一定會堅定地支持他,因為他們本就是充滿愛心、善良且極具正義感的人。他們作為法律相關從業者,對公益事業有著更為深刻的理解和認同。他還記得2008年汶川地震時,年僅6歲的他在父母的引導下第一次參與捐款,懵懂中播下了愛心的種子。小學時期,當學校為患白血病的同學發起募捐時,父親特意給他200元捐款。平時父母也會經常熱心公益事業。正因如此,張潤澤從小就深刻理解幫助他人的意義。未來,他將繼續在這條道路上堅定前行,影響并帶動更多人參與捐贈造血干細胞的公益事業。
來源:延邊晨報
初審:王棟
復審:李軍廣
終審:王春榮
微信 掃一掃 關注
《延吉新聞網》公眾號

延吉新聞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網注明“來源:延吉新聞網”的所有文字、圖片和視頻,版權均屬延吉新聞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已經被本網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時必須注明“來源:延吉新聞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凡本網摘錄或轉載的屬于第三方的信息將注明具體的來源,其目的在于向社會公眾傳遞、共享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也不構成任何其他建議。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站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信息來源,并自行承擔版權等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