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吉市太興紅色小鎮按下建設加速鍵
延吉新聞網5月8日訊(記者 付楊)5月8日上午,中共中央統戰部原副部長、國家民委原主任李德洙,延邊州人大常委會原主任張龍俊、原副主任張富奎,州政協原副主席玄光虎等老領導,在州老促會會長高勇、延吉市委常務副書記尹朝暉的陪同下,來到延吉市朝陽川鎮太興紅色小鎮項目建設現場視察指導工作。

視察延吉市朝陽川鎮太興紅色小鎮項目建設情況 金洪石 攝

延吉市太興紅色文化小鎮概念性規劃方案
初夏時節,綠意盈盈,步行走進正在建設中的太興紅色小鎮,秀美的田園風光和別具特色的朝鮮族民俗小屋為這個古樸、厚重的小村莊增添了幾分美麗。大家跟隨著講解員和相關部門負責人的腳步,實地踏查了中共東滿特委展陳館、太興紅色小鎮主題廣場、中共東滿特委成立舊址復建地等,聽取了太興紅色小鎮建設基本規劃,對延吉市在挖掘紅色文脈、打造紅色景址、創新紅色品牌、傳承紅色基因等方面所做的工作,以及在搶抓工期,高質量推進太興紅色小鎮建設的做法給予了充分肯定和支持。
據了解,太興紅色小鎮位于延吉市朝陽川鎮北部的太興村,距朝陽川鎮中心4公里,全村幅員面積1348公頃,村主導產業是種植業。太興村原名為延吉縣十四區太興作業區,在抗日斗爭時期,延吉縣委誕生于此。太興村烈士碑顯示,在抗美援朝戰爭中犧牲的烈士達三十多人。
近年來,中央、省、州、市高度重視革命老區的建設工作,延吉市委、市政府積極做好紅色文化挖掘傳承工作,認真貫徹落實新時代黨的組織路線,將紅色資源較為豐富的朝陽川鎮太興村作為紅色美麗村莊試點村,打造“太興紅色小鎮”。

延吉市朝陽川鎮太興紅色小鎮施工現場 金洪石 攝

視察延吉市朝陽川鎮太興紅色小鎮項目建設情況 金洪石 攝
延吉市太興紅色小鎮項目總投資2億元,分三期建設,用地面積7.46公頃,建筑面積1.24公頃。前期基礎設施投入8000萬元,本期資金投入2000萬元,其中1300余萬元為州、市兩級老促會出資援建,重點打造中共東滿特委展陳館、研學服務中心、抗聯文物展區、主題廣場和中共東滿特委成立舊址復建地等。展陳館由兩棟二層獨棟建筑組成,總建筑面積約1300平方米,樓體間通過二樓長廊加以連接,樓內分為四個區域,從東北開發歷史沿革開始,集中展現東北抗聯在東北、在延邊、在延吉的相關歷史事件,特別是介紹東滿特委成立前后,發生的重大事件、重要歷史人物和重大歷史影響。主題廣場中央將設置一座以黨旗和抗聯軍旗為造型的大型紅色主題雕塑,作為太興紅色小鎮的標志性打卡地。廣場西側將設立一面長約60米的繪畫墻,再現抗聯時期發生在延邊的重大歷史人物和事件。小鎮內主要街路將以歷任東滿特委書記和部分抗聯英雄人物姓名命名,并在路牌上對人物照片和事跡進行展示。

視察中共東滿特委成立舊址復建地 金洪石 攝

中共東滿特委成立舊址復建地 金洪石 攝
中共東滿特委成立舊址復建地占地6300平方米,總建筑面積為470平方米,房屋為兩座傳統朝鮮族草房,屋內通過人物硅膠像生動展示東滿特委成立會議場景,院內設有牛棚、水井、農具等民俗展示,院后栽種松柏,使此處不僅作為東滿特委成立的場景還原地,更是朝鮮族民俗景觀的濃縮展示地。
中共東滿特別委員會(簡稱東滿特委)是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一個重要地方黨組織,是延邊境內首個州級黨組織,即延邊州委前身。1930年10月10日,在時稱延吉縣朝陽川茂山屯(今太東村)召開了中共延和中心縣委干部會議,組建了中共東滿特別委員會。在東滿特委的領導下,延邊各族人民開展了轟轟烈烈的反日斗爭,為抗戰勝利作出了不可磨滅的功績。

視察延吉市朝陽川鎮太興紅色小鎮項目建設情況 金洪石 攝

延吉市朝陽川鎮太興紅色小鎮 金洪石 攝

視察延吉市朝陽川鎮太興紅色小鎮項目建設情況 金洪石 攝

尹朝暉現場辦公 金洪石 攝
太興村基礎設施完善,是國家民委命名的“中國少數民族特色村寨”,且中共延吉縣委于1931年8月1日在此成立。在綜合多方面的因素后,州市黨委、政府決定在太興村打造一個集黨史黨性教育、紅色文化旅游、民俗文化體驗、研學培訓教學、餐飲住宿娛樂等于一體的“太興紅色小鎮”。
州老促會常務副會長金敬燕、副會長甄玉蘭、副會長兼秘書長張培英,延邊國際空港開發區副主任、朝陽川鎮黨委書記池龍云以及相關部門負責人參加調研。

視察延吉市朝陽川鎮太興紅色小鎮項目建設情況 金洪石 攝

延吉市太興紅色文化小鎮概念性規劃方案
初夏時節,綠意盈盈,步行走進正在建設中的太興紅色小鎮,秀美的田園風光和別具特色的朝鮮族民俗小屋為這個古樸、厚重的小村莊增添了幾分美麗。大家跟隨著講解員和相關部門負責人的腳步,實地踏查了中共東滿特委展陳館、太興紅色小鎮主題廣場、中共東滿特委成立舊址復建地等,聽取了太興紅色小鎮建設基本規劃,對延吉市在挖掘紅色文脈、打造紅色景址、創新紅色品牌、傳承紅色基因等方面所做的工作,以及在搶抓工期,高質量推進太興紅色小鎮建設的做法給予了充分肯定和支持。
據了解,太興紅色小鎮位于延吉市朝陽川鎮北部的太興村,距朝陽川鎮中心4公里,全村幅員面積1348公頃,村主導產業是種植業。太興村原名為延吉縣十四區太興作業區,在抗日斗爭時期,延吉縣委誕生于此。太興村烈士碑顯示,在抗美援朝戰爭中犧牲的烈士達三十多人。
近年來,中央、省、州、市高度重視革命老區的建設工作,延吉市委、市政府積極做好紅色文化挖掘傳承工作,認真貫徹落實新時代黨的組織路線,將紅色資源較為豐富的朝陽川鎮太興村作為紅色美麗村莊試點村,打造“太興紅色小鎮”。

延吉市朝陽川鎮太興紅色小鎮施工現場 金洪石 攝

視察延吉市朝陽川鎮太興紅色小鎮項目建設情況 金洪石 攝
延吉市太興紅色小鎮項目總投資2億元,分三期建設,用地面積7.46公頃,建筑面積1.24公頃。前期基礎設施投入8000萬元,本期資金投入2000萬元,其中1300余萬元為州、市兩級老促會出資援建,重點打造中共東滿特委展陳館、研學服務中心、抗聯文物展區、主題廣場和中共東滿特委成立舊址復建地等。展陳館由兩棟二層獨棟建筑組成,總建筑面積約1300平方米,樓體間通過二樓長廊加以連接,樓內分為四個區域,從東北開發歷史沿革開始,集中展現東北抗聯在東北、在延邊、在延吉的相關歷史事件,特別是介紹東滿特委成立前后,發生的重大事件、重要歷史人物和重大歷史影響。主題廣場中央將設置一座以黨旗和抗聯軍旗為造型的大型紅色主題雕塑,作為太興紅色小鎮的標志性打卡地。廣場西側將設立一面長約60米的繪畫墻,再現抗聯時期發生在延邊的重大歷史人物和事件。小鎮內主要街路將以歷任東滿特委書記和部分抗聯英雄人物姓名命名,并在路牌上對人物照片和事跡進行展示。

視察中共東滿特委成立舊址復建地 金洪石 攝

中共東滿特委成立舊址復建地 金洪石 攝
中共東滿特委成立舊址復建地占地6300平方米,總建筑面積為470平方米,房屋為兩座傳統朝鮮族草房,屋內通過人物硅膠像生動展示東滿特委成立會議場景,院內設有牛棚、水井、農具等民俗展示,院后栽種松柏,使此處不僅作為東滿特委成立的場景還原地,更是朝鮮族民俗景觀的濃縮展示地。
中共東滿特別委員會(簡稱東滿特委)是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一個重要地方黨組織,是延邊境內首個州級黨組織,即延邊州委前身。1930年10月10日,在時稱延吉縣朝陽川茂山屯(今太東村)召開了中共延和中心縣委干部會議,組建了中共東滿特別委員會。在東滿特委的領導下,延邊各族人民開展了轟轟烈烈的反日斗爭,為抗戰勝利作出了不可磨滅的功績。

視察延吉市朝陽川鎮太興紅色小鎮項目建設情況 金洪石 攝

延吉市朝陽川鎮太興紅色小鎮 金洪石 攝

視察延吉市朝陽川鎮太興紅色小鎮項目建設情況 金洪石 攝

尹朝暉現場辦公 金洪石 攝
太興村基礎設施完善,是國家民委命名的“中國少數民族特色村寨”,且中共延吉縣委于1931年8月1日在此成立。在綜合多方面的因素后,州市黨委、政府決定在太興村打造一個集黨史黨性教育、紅色文化旅游、民俗文化體驗、研學培訓教學、餐飲住宿娛樂等于一體的“太興紅色小鎮”。
州老促會常務副會長金敬燕、副會長甄玉蘭、副會長兼秘書長張培英,延邊國際空港開發區副主任、朝陽川鎮黨委書記池龍云以及相關部門負責人參加調研。
【責編 王春榮】
微信 掃一掃 關注
《延吉新聞網》公眾號

延吉新聞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網注明“來源:延吉新聞網”的所有文字、圖片和視頻,版權均屬延吉新聞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已經被本網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時必須注明“來源:延吉新聞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凡本網摘錄或轉載的屬于第三方的信息將注明具體的來源,其目的在于向社會公眾傳遞、共享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也不構成任何其他建議。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站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信息來源,并自行承擔版權等法律責任。